源自於伊朗的「友善之牆」,溫暖了整個城市,也溫暖了寒冬中的人心,成了城市中最美的風景。
沒有人知道起源於伊朗的哪個地方,從何時開始,但是已經席捲了整個伊朗。
受到經濟制裁的伊朗,經濟嚴重衰退,,許多人們無家可歸,在寒冷的冬季中顯得特別難過。
在伊朗,70%的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,估計有1200萬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吃不飽飯,足足佔了15%的人口,
匿名者在牆上彩繪,安裝好掛鈎,寫上友善之牆、歡迎取用的字樣,方便人們留下保暖的衣物,讓有需要的人取用。
色彩鮮豔的牆面受到媒體的關注與傳播,在各地紛紛形成風潮。
乞討者及無家可歸的人可以在尊嚴不受到傷害的情況下,找到適合自己的保暖衣物。
這麼溫暖的牆,比起台灣到處可見的社區營造彩繪牆,有了更多的溫度!
一為父親帶著小孩,親手將衣服掛在「友善之牆」,在孩子的心中種下行善的種子。
人們捐助的項目從衣服慢慢增加了帽子、鞋子,甚至是棒球手套----。
終於有了自己的棒球手套,小孩子露出了雀躍的笑容。
拿到衣服的人們,端詳許久。
很難得的是大部分的人都只取用自己用得到的,不會想要多拿。
下雨的時候,有人會貼心的裝上塑膠雨套或遮雨布,免得衣服淋濕了!
部份的友善之牆也裝上了遮雨棚!
開始有麵包店在門口放著「只給買不起麵包的人取用」的愛心麵包。
還有人捐出水果。
一位廣告公司經理Ali Heidari受到友善之牆的啟發,出資在德黑蘭北部貧窮的Shush區安裝了第一台「友善冰箱」,提供免費的食物。
貧窮的Shush地區偷竊問題嚴重,原來有人擔心會有人將冰箱偷走,或是將全部的食物一次搬光,可是這樣的擔心並沒有發生,窮人們只會取走一份自己需要的食物。
這樣的舉動受到許多人的贊同與跟進。
如今,在伊朗有愈來愈多的免費冰箱出現在各地的大街小巷之中,提供免費的食物。
現在,分享的事物愈來愈多樣化。
分享精神食糧--書籍。
一面普通的牆,讓這個國家充滿了溫暖,每一面牆都寫滿了友善與美好。
友善之牆的風潮吹往國外,在中國河南,一夜之間也出現了許多的「友善之牆」
台灣的我們習慣將多餘的衣物捐給慈善團體,也許「友善之牆」也會是一個更有溫度的做法。
主要資料來源:「這面普通的牆,改變了整個國家對無家可歸者的態度」,感謝原創者提供美好的訊息,為世界帶來溫暖,使用圖片如有侵權不妥之處,請通知刪除分享圖文。
其他資料來源:
「一道『友善之牆』,讓國家冬天不再寒冷」
「一排鐵鉤十件大衣,伊朗『友善之牆』全球遍地開花」
「河南出現了『友善之牆』,寒冬送暖」